治療耐藥,無疑是當前癌癥靶向治療面對的最棘手難題,特別是在對抗晚期癌癥時,從醫生到患者可能都認為,由于耐藥必然會發生,靶向藥物只能延緩病情進展,不能真正治愈疾病。
闡明耐藥機制、探索干預策略,意義有多重要也不言自明了。今天登上《自然》的一篇最新研究,就揭示了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種全新獲得性耐藥機制: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少數耐藥持久性癌細胞(Drug-tolerant Persisters, DTPs)中的胞苷脫氨酶APOBEC3A,可能是導致靶向治療耐藥的關鍵!
研究者們發現,各種治療NSCLC時常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類靶向藥,會誘導DTPs高表達APOBEC3A,而它會促進癌細胞的DNA雙鏈斷裂增多,使癌細胞基因組更不穩定,更可能“進化出”耐藥突變或其它耐藥機制,因此抑制APOBEC3A有望延緩靶向治療耐藥發生,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1]。
近一年前Broad研究所團隊同樣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成果,曾揭示APOBEC3家族酶介導的基因突變,與癌癥發生發展關系密切[2],而此次哈佛團隊開展的研究,則是源自一例真實的臨床案例,以及對TKIs耐藥機制的不斷探索。
這例患者(代號MGH086)為ALK融合陽性晚期NSCLC,一線接受克唑替尼治療后出現繼發性ALK-E1210K耐藥突變,遂改用第二代ALK-TKI布格替尼治療,但此后多個耐藥突變不同的亞克隆接連出現,全外顯子組測序顯示,新耐藥突變大多為C→T或C→G單堿基替換,而它們與APOBEC3家族酶高度相關。
在另一例對EGFR-TKI耐藥(出現EGFR-T790M/C797S復合耐藥突變)的NSCLC患者中,研究者們也在多個轉移灶檢出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信號,且類似情況還有多例。對實驗室中TKIs耐藥肺癌細胞系的分析,也提示由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逐漸積累,是產生DTPs的關鍵。
而且從耐藥亞克隆的進化軌跡來看,由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更多見于靶向治療后出現的耐藥亞克隆,治療后新增突變數也更多,但治療前已存在的、由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對克隆選擇影響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與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同時存在的,還有大量的基因“結構變異”(SVs)。
APOBEC3家族共有11種酶,其中APOBEC3A促突變能力最強,也是研究的重點。實驗顯示,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治療,可快速誘導DTPs中的APOBEC3A轉錄上調,且能夠維持至治療開始后14天,而其它APOBEC家族酶均無此現象。
對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MEK抑制劑曲美替尼以及KRAS G12C抑制劑的實驗結果均相似,即多種現有NSCLC靶向藥在抑制驅動基因突變的同時,能且僅能誘導APOBEC3A的高表達,并使癌細胞內逐漸積累由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而NF-κB1的激活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敲除APOBEC3A后,TKIs誘導DTPs中由APOBEC介導基因突變,以及誘導染色體易位、倒位、大片段缺失等結構變異的能力就明顯下降。針對結構變異問題,研究者們專門通過實驗確證,TKI誘導APOBEC3A高表達還會增加DNA雙鏈斷裂的發生率,使DTPs的基因組更為不穩定,更有可能加速進化出新的耐藥機制。
雖然乍一聽起來,DNA雙鏈斷裂和基因組不穩定性對DTPs是一把“雙刃劍”,既會增加耐藥突變的發生率,也可能影響DTPs的存活,但進一步實驗顯示,TKIs誘導APOBEC3A高表達,導致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反而使DTPs在生存競爭中更有優勢,存活時間較其它DTPs克隆更久,并最終占據霸主地位。
最后,研究者們又對麻省總醫院收治的24例NSCLC患者開展基因測序,評估這些經多輪TKIs治療,已耐藥患者中由APOBEC介導的基因突變發生率:與靶向治療前相比,17例(71%)患者的APOBEC介導基因突變占比超過20%,遠多于治療前的2例,而且靶向治療時間越長,積累的基因突變就越多。
研究者們指出,雖然APOBEC3A并不會直接介導現有TKIs的耐藥突變,如文中提到的ALK-E1210K突變、EGFR-T790M/C797S突變發生,但它誘導基因組不穩定性的能力很有可能加速DTPs“修煉”出各種耐藥機制,因此靶向APOBEC3A乃至整個APOBEC家族酶,至少在NSCLC靶向治療中勢在必行。
全國共有49家實驗室報名參加,其中45家提交有效結果,僅23家通過評價活動,通過率為51.1%。
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主辦的"2020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進展研討會"近日于線上順利召開,會上專家學者們對2020CSCO消化道腫瘤指南更新做了總結,近幾年頗受關注的免疫治療在新版指南中地位突顯,地位相較于舊版指南有所提升。
由伯明翰大學癌癥研究中心英國臨床試驗小組領導的一項開拓性的肺癌研究強調了下一波精準醫學研究,特別是治療基因組復雜癌癥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